Python的with关键字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with从Python 2.5就有,需要from __future__ import with_statement。
自python 2.6开始,成为默认关键字。
在What's new in python2.6/3.0中,明确提到:
The ‘
with
‘ statement is a control-flow structure whose basic
structure is:
with expression [as variable]:
    with-block
也就是说with是一个控制流语句,跟if/for/while/try之类的是一类的,with可以用来简化try finally代码,看起来可以比try finally更清晰。
这里新引入了一个"上下文管理协议"context management protocol,实现方法是为一个类定义__enter__和__exit__两个函数。
with expresion as variable的执行过程是,首先执行__enter__函数,它的返回值会赋给as后面的variable,想让它返回什么就返回什么,只要你知道怎么处理就可以了,如果不写as variable,返回值会被忽略。
然后,开始执行with-block中的语句,不论成功失败(比如发生异常、错误,设置sys.exit()),在with-block执行完成后,会执行__exit__函数。
这样的过程其实等价于:
try:
   执行 __enter__的内容
   执行 with_block.
finally:
   执行 __exit__内容
只不过,现在把一部分代码封装成了__enter__函数,清理代码封装成__exit__函数。
我们可以自己实现一个例子:
import sys
class test:
    def __enter__(self):
        print("enter")
        return 1
    def __exit__(self,*args):
        print("exit")
        return True
with test() as t:
    print("t is not the result of test(), it is __enter__ returned")
    print("t is 1, yes, it is {0}".format(t))
    raise NameError("Hi there")
    sys.exit()
    print("Never here")
注意:
1,t不是test()的值,test()返回的是"context manager object",是给with用的。t获得的是__enter__函数的返回值,这是with拿到test()的对象执行之后的结果。t的值是1.
2,__exit__函数的返回值用来指示with-block部分发生的异常是否要re-raise,如果返回False,则会re-raise with-block的异常,如果返回True,则就像什么都没发生。
符合这种特征的实现就是符合“上下文管理协议”了,就可以跟with联合使用了。
as关键字的另一个用法是except XXX as e,而不是以前的except XXX,e的方式了。
此外,还可以使用contextlib模块中的contextmanager,方法是:
@contextmanager
...
yield something
...
的方式,具体需要看看文档和手册了。
yield的用法还是很神奇的,一句两句搞不清楚,如果您已经弄懂,看看文档就明白了,如果不懂yield,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弄懂或者干脆不理他也可以,反正用到的时候,您一定回去搞懂的:-
其实with很像一个wrapper或者盒子,把with-block部分的代码包装起来,加一个头,加一个尾,头是__enter__,尾是__exit__,无论如何,头尾都是始终要执行的。